【三全育人系列报道】立德树人担使命,助学筑梦育英才:王环宇
发布日期:2025-04-14 点击量:编者按:一年来,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教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把“育人”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学校育人工作整体水平,涌现出了一批“三全育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学校本学期推出“三全育人”系列报道,希望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教职员工向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加强“三全育人”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环宇,1981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从事学生资助工作以来,王环宇始终牢记学生资助工作的初心和使命,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情用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曾获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4年9月,获齐齐哈尔大学2023-2024学年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一颗爱心,全程助学
作为一名学生资助工作者,王环宇努力钻研业务,认真研究国家资助政策,时刻以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和服务水平。寒来暑往,一台电脑、一叠资料,他一坐就是一天,审阅材料几十万份,接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咨询几千次,回答政策咨询近万遍。学生资助工作,看似平凡,却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石,从入学时的资助政策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到学生求学过程中的奖助学金评审、助学贷款审批、线上线下家访,再到毕业时的求职创业补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申请,每时每刻都在为贫困学子保驾护航。他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持续推进学生资助工作规范管理,做好“奖、贷、勤、助、补”等工作,积极构建了全方位的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用一颗爱心,全程陪伴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边,帮助了一名又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二、心系学子,全力筑梦
作为一名学生资助工作者,王环宇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刻放在心间。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往往存在自卑、焦虑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归属感弱,不好意思申请助学金。他知道这个情况后,通过学院进行广泛调研,了解这些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鼓励学生放下自卑心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申请助学金,利用国家的资助政策来帮助自己完成学业;在帮助毕业生申请求职创业补贴时,主动、多次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沟通,为学生争取资助名额;服兵役学生国家教育资助政策比较复杂,为帮助学生顺利申请国家教育资助,减少学生因材料不合格导致多次报送申请材料的情况,王环宇组织入伍学生和退役复学学生召开专场培训会,介绍服兵役学生国家教育资助政策,指导学生填报申请材料;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奖助学金评审工作期间,王环宇24小时解答各学院的政策咨询,调配奖助学金指标,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用在每一名贫困学子身上。在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上,王环宇注重做好扶志工作,每年通过“黑龙江省学生资助”“齐大学子之声”微信公众号,分享优秀学子先进事迹,线下通过举办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展,召开“感恩·励志·成才”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用“朋辈”的力量感染贫困学子奋发图强,励志追梦。
三、辛勤耕耘,全面铸人
在工作中,王环宇总是要求自己要饱含三种心情来工作:一是要怀着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二是要怀着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之心;三是要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热爱之心。他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出来的热心、爱心和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院校的认可,经常有兄弟院校的老师找到王环宇请教资助工作。每年在申请国家奖助学金时,他总是带领同事,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帮助学生办理申请手续。在材料审核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不是在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家长的咨询,就是在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或者是在埋头整理材料。哪里最忙碌,哪里就有他工作的身影,哪里最拥挤,哪里就有他沉稳的声音。他这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身先士卒、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一名在校期间得到过资助的学生毕业时找到王环宇说:“王老师,感谢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对我的帮助,通过学校为我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国家助学金,我顺利完成了学业,谢谢您。”获得学生的认可,这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图文/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编辑/郭超 责编/赵海鹏)